自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以来,五大连池法院不断汲取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展示深化作风、优化环境工作成效。五大连池法院执行工作立足于提高执行效率,规范执行行为、促进执行公正,依托执行综合事务中心全面开展执行工作,有效地维护了法律权威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一、建立多功能执行综合事务中心,合理设置专区
执行综合事务中心以专业化、规范化、团队化运行为目标,对执行流程各个环节进行解构、压缩、重组以实现优质、高效的工作模式,以执行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一体化模式开展相关的执行专项业务。执行综合事务中心根据其特点、职能、职责合理设置专区。
一是设置执行立案专区。收到当事人的执行立案申请后,由中心专人审查立案材料。符合条件的,立案庭进行立案登记,核实当事人身份基本信息、并确定送达地址和向申请人发放执行款的银行账号信息。立案后,案件根据区域划分直接分配到各个执行团队,进行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限制消费令统一制作并邮寄送达被执行人。
二是设置案款发放专区。执行员扣划后,将扣划凭证交到综合事务中心,由执行事务中心统一管理。在执行团队确认发放后,由执行事务中心统一发放。
三是设置评估拍卖专区。房产、车辆等需要进行评估、拍卖的财产,由执行团队向评估、拍卖区移交相关材料,由执行事务中心与法院司法技术部门沟通,开展相应的评估拍卖工作。
四是设置复查信访专区。对于当事人的执行信访请求进行登记,能够依法直接解答或者执行团队有书面信访报告的,可以直接接待并进行谈话。不能解答的,向执行团队进行反馈,由执行团队传唤或者进行书面解答由专人转交,为当事人的执行诉求提供最大便利。
五是设置便民设施专区。可供当事人书写材料,休息。资料架上有专门印制有关执行的材料和便民联系卡,方便当事人与办案法官及时沟通。
二、增强执行综合事务中心职能,便民高效服务
执行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后,继续完善其各项服务功能,确保为执行工作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每天由一名执行法官在执行综合服务中心值班,处理日常工作,对立案材料进行审查,确保判决生效,申请人、执行人身份信息和送达的地址确认无误。书记员在线上对案件在管理系统里进行各个流程的操作,送达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限制消费令、对被执行人进行网络查控等操作。如果发现了财产,在系统里及时进行冻结操作。综合服务中心对每天立案的被执行人信息进行汇总,由专人统一去房产、车管所查询。
三、延伸执行综合事务中心功能,践行“执行不求人”承诺
一是当日申请执行,当日审查立案。制作执行审查立案流程图、执行过程公开流程图等宣传图板,及查询便民卡,指导申请人提供执行立案的相关材料,确认被执行人准确的送达地址,符合执行立案法律规定的,一律当日立案。
二是缩短执行时间,提高办案效率。执行案件实行当日立案、当日审批、当日转到执行员手中。执行员接到案件后,当日对接,3日内保证送达完毕,并在3日内与申请人反馈案件进展情况。诉前、诉讼财产保全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15日内进入评估拍卖程序。执行回的执行款3日内必须发放到申请人手中。申请人提供的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一经查实,立即采取强制措施。
三是积极自检自查,完善服务流程。成立“执行不求人”专项案件评查小组,对未结案件进行评查,了解案件质量及进展情况,督促办案人依法依规,按时间节点办结执行案件。切实做到集约、高效、便民、更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执行综合事务中心实现对内一体化高效运转,对外一站式贴心服务,把原来程序重复、空间分散的事务集中到一处办公,更好的拓展了优化营商环境的空间,切实做到了集约、高效、便民、更大限度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