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纠纷生嫌隙 法院调解挽亲情

  发布时间:2022-09-07 10:08:32


男子因病去世,却让亲人陷入财产之争。 

法官深入案件背后,探究纠纷源头,遵循情感需求。 

最终矛盾成功化解,避免亲情反目。 

案情回顾 

    魏某和离异的肖某于1986年结婚,双方育有一子,虽然组建了新的家庭,但仍与继子肖某某保持联系,关系还不错。今年肖某因病去世,留下一处房屋,是魏某与肖某婚姻共同财产,魏某想要继承该房屋。婚生子及继子均在外地,于是魏某将二人诉至五大连池市人民法院,要求继承该房屋。 

    收案后,承办法官包静茹第一时间给魏某打电话询问了情况和想法,并让魏某先行和肖某某沟通。但二人始终没有达成一致意见。8月29日,案件通过云审网络开庭。开庭时,双方各执一词,并未达成一致意见,继子肖某某提出申请鉴定评估该房屋价格。魏某也表示回去搜集证据,就丧葬费等其他项目向肖某某再次提起诉讼。 

    本来还不错的关系,因为这次诉讼,让双方心生嫌隙。这让主审法官很着急,家事案件的处理,不仅关系到亲情的延续,更关系到家庭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一纸判决可能会解决一件继承案,但修复不了亲情的裂痕。 

    主审法官又几次给魏某、肖某某打电话,了解双方的分歧点和情感需求。从遗产份额、到赡养义务、从鉴定支出到关系维护,为了避免双方加深矛盾,法官改变了让二人自行调解的方式,改为法官从中调解,避免二人带着情绪的接触。经过来回多次的调解,双方都做出了让步,达成了一致意见,房屋由魏某继承,由魏某支付给肖某某房屋折价款15,000元。魏某当即将房屋折价款转交给法官,由法官将房屋折价款转交给肖某某。调解结束后,双方表示对调解方式及结果都很满意,以后还会像之前一样相处。 

法官说法 

    家事案件的审理不仅关乎家庭成员的切身利益,更关乎社会秩序稳定和道德规范的维护,想要解决此类纠纷,不仅要依照法律规定,更要关注并顾忌到当事人的情感需求,在坚守法制底线的前提下,以多元解纷的方式,成功化解当事人双方的矛盾,守护了感情的温度,避免了后续一系列诉讼,真正的做到了案结事了。

责任编辑:杨秀颖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