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法韵•务本求实】俄语起诉状架起沟通桥 五大连池法院干警上门化纠纷

  发布时间:2025-09-02 17:09:07




夏日的五大连池风景区,火山地貌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独特风光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打卡。来自俄罗斯的游客安德烈,却在挑选旅游纪念品时遭遇烦心事,好在五大连池法院涉旅纠纷服务站快速响应,用一份俄语起诉状搭建沟通桥梁,帮他圆满化解了难题。

事发当日,安德烈在景区一家纪念品商店购买了一件号称由当地珍稀矿石制成的精美摆件,想将其作为此次旅行的“特色纪念”。可回到酒店仔细观察后,发现摆件不仅出现了明显的裂纹,材质似乎也与商家描述相差甚远。

发现问题后,安德烈立刻返回商店要求退款,然而商家却以“商品售出、概不退换”为由拒绝,双方语言不通、各执一词,争执许久仍没有结果。无奈之下,安德烈通过景区内醒目的涉旅纠纷服务站宣传标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联系到了五大连池法院涉旅纠纷服务站寻求帮助。

服务站干警接到求助后,迅速了解事情原委。考虑到安德烈是外国游客,存在语言沟通壁垒,且在景区停留时间有限,加上纠纷金额不大,干警们决定立即启动涉旅纠纷快速响应机制。干警小金一边紧急联系专业翻译,一边带上提前准备的俄语版要素式起诉状,赶到安德烈所在酒店。

在酒店房间里,小金与翻译默契配合,用流利的俄语耐心安抚安德烈的情绪,详细讲解了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条文,以及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的流程和优势。

随后,小金和翻译一起逐行逐句地为安德烈解读要素式起诉状,从原告基本信息、被告店铺的具体情况,到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的阐述,都一一给予清晰说明。安德烈认真倾听,时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小金和翻译都一一解答。在两人的指导下,安德烈顺利完成起诉材料,明确诉求为要求商家退还购买纪念品的费用,并对自己遭受的困扰给予一定补偿。

拿到起诉材料后,服务站没有立即进入诉讼程序,而是优先尝试调解。小金联系涉旅纠纷调解团队,还邀请熟悉旅游纪念品行业的专业人员,一同约见商家。调解过程中,小金根据起诉状上的焦点要素——商品质量问题和商家拒绝退款的不合理行为,向商家摆事实、讲道理,还引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条款,指出商家应承担的责任。同时,小金从长远角度劝说商家:“五大连池是知名旅游景区,口碑就是生命线,妥善解决游客纠纷,才能留住回头客,维护景区的国际形象。

经过三个小时耐心细致的调解,商家认识到自身错误,不仅同意全额退还安德烈购买纪念品的费用,还主动提出额外赠送一份具有当地特色的小礼品作为补偿,表达歉意。

拿到退款和补偿时,安德烈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用不太熟练的中文连连说道:“谢谢!中国法律,很好!法官,很好!”他对五大连池法院干警上门提供俄语法律文书、高效化解矛盾的服务模式表示了高度赞赏。

五大连池法院涉旅纠纷服务站的此次服务,不仅是司法便民的生动缩影,更用实际行动优化了国际化旅游营商环境——一份俄语起诉状,打破了语言障碍,让外国游客感受到中国司法的温度;一次快速调解,化解了消费矛盾,彰显了中国法律保护中外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坚定立场。这种“上门服务、高效化解”的模式,正成为提升中国司法国际形象的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衣子昕    

 
 

 

关闭窗口